12月25日,2019年度健康大讲堂最后一期如期举行。本次讲座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赵钗教授主讲《危重患者的识别》,帮助老年朋友早期识别危重患者,从而进行早期救治。
早期识别危重患者很关键。那什么样的患者才算危重患者呢?赵钗教授解释道:在生活中,如果您身边的人出现如低血压、抽搐、昏迷、呼吸急促或停止、皮肤黏膜发绀等现象时,可以判断为危重患者。临床上,可以从以下的指标来判断:呼吸急促>35次/分或<8次/分,不能言语;血压显著下降≤10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;体温<35℃或高热>39℃;意识改变:烦躁、昏迷、谵妄、抽搐;心率<40次/分,或>140次/分;尿量<0.5ml/kg/h;血氧饱和度<90%。
识别"潜在的急危重症患者"并给予及时、有效的医疗干预,可以切实降低死亡率,有效保障患者安全。赵钗教授表示,年轻病人的耐受性强,症状体征出现晚。免疫抑制病人的炎症反应差。创伤病人出现复合、多发创伤的可能性大,还有基础心脑血管病患者。这四类病人需要特殊关注,可能不易识别。正确、及时识别这类潜在危重病病人,可以及时化解危机。
赵钗教授提示:肾脏常常是受累器官,患者可出现急性肾损伤(AKI)。去除病因的前提是明确病因,若患者出现少尿、无尿或全身水肿等异常情况时,应及时前往当地正规医院急诊科或肾脏内科就诊,明确诊断和病因。
服用头孢类药物后,一周内都不能饮酒。否则会发生“双硫仑样反应”,严重会引发休克,血压下降,并伴有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。
在日常生活中,老年朋友们应避免随意用药,尤其是解热镇痛药、抗生素及不明成分中药等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家中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(除外活动性出血患者)是必要的。
心脏骤停是最危重的急症,心搏骤停一旦发生,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,4~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。因此,心搏骤停后4分钟内为黄金救治时间,心肺复苏(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, CPR)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。讲座中赵钗教授播放了心肺复苏视频并指导大家如何正确的操作,还简单介绍了休克等情况的判断及救治方法。
讲座后,东院膳食部李嘉为大家讲解了春饼的制作方法。
文/图 唐婧鋆
赵钗教授讲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