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这样一支护理团队,她们没有豪言、也没有壮语,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坚守。正是她们,在零下17度的寒风中连续5天奋战在高风险地区,进行户外核酸采集工作。用她们的坚守,换大家的平安。
接到命令 火速集结
1月4日22:30接到省卫健委通知,要求组建30人的核酸采集小组奔赴藁城。我院党委高度重视,迅速反应、全力部署。护理部紧急抽调人员,半小时内队伍迅速组建完成。
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50岁,最小的23岁,有的孩子蹒跚学步,有的老人需要照顾,有的爱人也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,有的年初就在我院发热门诊坚守岗位……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,连夜安排好家里、科里和个人事项,几乎没有合眼,凌晨4点半准时出现在医院,整装待发。
5点整,30人的队伍庄严出发。出发前,大家铿锵有力地表示:请医院放心,我们坚决完成好任务!我们有信心!我们是四院人!
排除万难 完成任务
我院支援藁城核酸采集的第一批队员负责的地方是藁城3个镇的11个村。小组总共有30人,分为6个组,每组5名成员。任务要求每天采集3-4个村庄,为了有效的完成任务,队员们2个人一组,负责一个村庄的片区。
和村里工作人员沟通好后,队员们立即有序组织开展核酸采集工作。有特殊情况的包括瘫痪的、身体不好的和老人小孩儿,队员们会跟随村民挨家挨户的入户采集,保证不落下一人。
这两天是石家庄天气最寒冷的两天,又是户外工作,队员们都是把羽绒服穿在隔离衣里面,但是为了方便采集,手上只能戴一层薄薄的一层乳胶手套,一会的时间就完全冻透了,而且每采集一个病人都要拿手消喷洒消毒,有冷风吹来,就愈加的寒冷。而且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和更快的完成任务,队员们经常都是连续工作8-10个小时,不吃不喝不上厕所。队员们工作完吃饭的时候,手套一摘,手全部都皴了,连筷子也都拿不住。朱希燕护士长双手都有腱鞘炎,由于寒冷和工作量大复发了,两只手都疼的非常厉害,但她一直坚持着,没有任何退缩。
由于村庄里气温特别低,地上有点水就立马结成冰,穿着隔离衣和鞋套挨家挨户去入户采集的时候,走在上边就特别容易摔跟头,但是队员们还是克服困难,保证每个人都采集到。
诸如此类的困难还有很多,但是队员都一一克服、坚持了下来。1月5日至9日,我院30名队员在藁城地区负责3个镇的11个村共采集34367人,在开发区20余个厂区共采集11856人。队员们5天总采集量为43236人,平均每位队员采集量为1440余人。
团结互助 暖心相伴
天气的寒冷、道路的不便,虽然给此次采集工作带增加了很多困难、带来了很多的艰辛,但是大家在医院的关怀和支持、老乡们的用心配合和彼此之间的暖心相伴下,还是顽强的坚守着。
院领导的关注和问候,护理部的支持和关心、科室护士长的叮嘱,都是大家支撑下去的坚强力量。护理部李来有主任等人员不分昼夜为队员联系物资、协调各种手续,白天忙完繁重的工作,晚上还要继续协调物资,连着几天凌晨三点还辗转在购置用品的路上;医院各个部门也相互配合,为队员们做好后勤保障。每个采集点完成任务后,大家都会互相打电话问需不需要增援。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科室,但是大家团结一心,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爱。
采集核酸的过程中各个村子都有许多的党员、群众、大学生、老师志愿者,他们认真登记、用心核对,也为队员们的采集工作节约了时间。
三位年资较长的护士长也由衷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:
高书萍:虽然在这批抗疫队员中岁数大,但是我有过17年前的抗击“非典”的经验,作为一名老党员这是我的职责所在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,所以看到主任的报名消息,马上第一时间报名参与了,与同胞们在一起的这几天是“累并快乐着”的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,将永远就在记忆深处。
朱希燕:作为一名党员、一名医务工作者要敢于担当,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我们的职责。疫情以来和我们的战友们同舟共济、不畏严寒,每天顺利完成采集任务。几天来和年轻人共同结伴工作感触颇深,四院抽出来的每一个年轻护士都是不畏艰难、甘于奉献、团结互助、无怨无悔,个个都是好样的。
李新省:我们以“四院人”为荣,我们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,圆满完成了在藁城的第一、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任务。我们也收获了友情、亲情,大家成了患难与共的兄弟姐妹,我们心连心、手拉手,互助互爱,成了密不可分的一家人,我们期待早日战胜疫情,相聚在暴风雨后的彩虹桥下。
这些白衣天使以生命赴使命、用挚爱护苍生。虽然厚重的防护服遮住了她们的面庞,却为她们留下了世界上最美的背影。
文/宣传部、第一批支援藁城核酸采集队
没有一个严冬不可逾越,
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!
四院人定当与全省人民一道,
同心抗疫、保卫家乡。
加油河北,加油石家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