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道战是抗战时期冀中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的一种特殊战斗形式,是冀中人民对敌斗争的伟大创举。为避免伤亡,1939年冀中群众挖单口防身的“蛤蟆蹲”,后来发展成多个洞口的活洞。1942年五一反“扫荡”后,冀中斗争环境异常残酷。为便于坚持平原对敌斗争,冀中区党委在总结地道斗争经验的基础上,积极推动地道的发展。在全区逐渐形成“四好”(好打、好钻、好藏、好跑)、“五防”(防水、防毒、防掘、防钻、防火)、“三通”(天通、地通、院户通)、“三连”(村落地道、联村地道、野外地道相连)、“三交叉”(高房、院内、地道火力交叉网和村边、街道、地道火力交叉网)的整体地道战阵地。到1944年初,冀中地道达2.5万里,并推广到北岳、冀东、冀南等地。地道战的广泛开展,对坚持和恢复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。
来源:学习强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