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东院区胸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实施了“胸腹腔镜下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+胸腔内隧道式吻合”手术。该手术在田子强副院长的指导下,由胸外科副主任温士旺主刀,手术室及麻醉团队密切配合完成。患者术后恢复良好,一周后顺利出院。目前,东院胸外科已成功完成多例该手术,标志着我院在食管胃结合部癌微创治疗领域的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。

该患者肿瘤病灶上缘位于齿线上(食管与胃的解剖交界处)10 cm,下缘位于胃体中上部。本着为患者后续高质量康复的理念,经过多学科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,团队决定采用“双镜联合”微创技术(即胸腹腔镜联合手术),行“胸腹腔镜下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+胸腔内隧道式吻合”以完成消化道重建。
手术分为两部分进行。首先,患者取平卧位,通过弧形5孔法完成胃周淋巴结清扫及胃游离,并制作管状胃;随后,患者调整为左侧卧位,通过右侧胸部4个微小切口完成纵隔淋巴结清扫及食管游离。在胸腔镜辅助下,团队采用“隧道式”肌瓣吻合技术,于胸腔内完成人工胃底重建。术后患者疼痛感显著减轻,可早期下床活动。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,该技术通过在胃壁黏膜下层与肌肉层之间解剖分离浆肌瓣,制作3.5 cm×3.0 cm隧道,将食管拖入隧道进行吻合,保持浆肌瓣完整性,尽可能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。同时,隧道式吻合技术操作简便,平均用时短于传统Kamikawa吻合(双肌瓣吻合),更易于临床推广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该术式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。当患者进食时,食物通过的力量会使预先构建的“隧道”自然撑开,此时吻合口的实际口径会相应扩大,这意味着食物能更顺畅地通过吻合口进入消化道下游,减少进食时的梗阻感或吞咽困难,提升患者的进食体验。在非进食时,“隧道”回缩闭合食管,形成类似阀门的作用,有效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,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。
未来,胸外科团队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,持续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,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新希望。
文/苏鹏